在地球生物的進化史上,曾經出現過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著名物種。盡管有些物種如今肯定已經完全滅絕,但是隨著生物科技的飛速發展,或許能夠讓它們復活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上。
以下幾種是最值得期待讓其復活的生命形態。
劍齒虎 |
劍齒虎
劍齒虎生存於大約250萬年前到1萬年前。在其全盛時期,劍齒虎可能是南、北美洲最致命的捕食者。在劍齒虎這個物種中,最恐怖的成員被稱為“毀滅劍齒虎”。
生活於巴西東部的劍齒虎肩部高約1.22公尺,重約半噸,牙齒長約30公分,它們可以捕食任何想吃的東西。
巨蜻蜓 |
巨蜻蜓
在大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,地球上到處都是綠色的植被,大氣層中氧氣含量極高,氣候也非常溫暖。這些條件導致一些巨型昆蟲物種出現。當時,地球上生活著一種巨型蜻蜓(Meganeura)。化石標本顯示,這種巨蜻蜓翼展長達75公分。古生物學家估計,巨蜻蜓的食物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小型的兩棲類動物。
不過,讓巨蜻蜓復活,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。如今的地球氣候與當初已完全不同,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已不足以保證這一物種的生存,在這種環境中它們可能很快窒息死亡。如今的蜻蜓是蚊子的天敵。考慮到蚊子傳播疾病的危害,也許巨蜻蜓的復活對於滅殺蚊子和抑制疾病傳播有一定的益處。
巨石松 |
巨石松
巨石松可高達30公尺,樹幹橫截面直徑約1公尺,是石炭紀時期森林中無可爭議的巨無霸。據估計,這種早期樹木壽命只有10到15年。
石炭紀時期的森林讓今天的地球擁有大量的煤儲量。因此,從能源資源角度來說,復活巨石松意義重大。巨石松可以重新種植於非農業用途的邊緣濕地或沼澤地中,它們生長速度較快,生長周期較短,每十年就可以砍伐使用。
長毛象(猛犸象)
|
長毛象(猛犸象)
長毛象(猛犸象)曾經大量生活於北半球長達數萬年時間。在如今廣袤的凍土帶上,它們留下了自己的足跡。在長毛象(猛犸象)存在的時期,它們排出的糞便對北極環境產生的益處已無法衡量,但是我們可以想像,如果它們能夠復活,將給大片廣袤、空曠的土地帶來不一樣的生機與活力。
從地質學角度來說,長毛象(猛犸象)滅絕的時間並不長。西伯利亞孤島弗蘭格爾島上的最後一個種群大約消失於公元前1650年。在凍土帶上,無數長毛象(猛犸象)遺骸的保存完好度令人驚訝。因此,凍土帶也被認為是天然的冷藏庫。DNA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復活這些長毛象(猛犸象)。
塔斯馬尼亞虎 |
塔斯馬尼亞虎
塔斯馬尼亞虎曾經是澳大利亞食物鏈最頂級的捕食者,但是如今它們已經滅絕。盡管塔斯馬尼亞虎在澳大利亞本土並沒有存在幾千年,但是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,它們存在的時間很長。由於人類的影響(特指歐洲人,而不是當地的土著居民),塔斯馬尼亞虎逐漸走向滅絕。1936年,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死於霍巴特動物園中。
近年來,雖然經常有報導稱發現野生塔斯馬尼亞虎的跡象,但是人們並沒有發現諸如毛髮、叫聲以及足跡等關鍵證據。不過,世界許多博物館中都收藏有塔斯馬尼亞虎的遺骸標本。科學家們也正在致力於塔斯馬尼亞虎DNA的研究,在不久的將來完整的塔斯馬尼亞虎基因組有望完成排序。
史前巨魚 |
史前巨魚
大約3.8億年前,原始脊椎動物的祖先開始試探性地走向乾燥的陸地。究竟是什麼力量在迫使這些早期的兩棲類動物離開溫暖的海洋?答案也許是史前巨魚(Dunkleosteus)。
史前巨魚可能長達10公尺,重約3.5噸,是史前海洋生態係統的絕對霸主。這種食肉性動物在長達2000萬年的恐怖統治中,一刻也沒有停息捕食其他海洋生物。
歐洲野牛 |
歐洲野牛
飼養的菜牛為我們帶來了美味的牛排大餐,但是我們也可能會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。抗生素和生長激素的濫用污染了地下水和牛飼料,最終可能導致牛和人類都無法抵禦新型疾病的侵襲。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讓歐洲野牛重回這個世界。
以脾氣暴躁而著稱的歐洲野牛是現代家牛的祖先,在歐洲許多舊石器時代岩洞的壁畫上仍然可以發現歐洲野牛的圖案。最後一隻公認的純種歐洲野牛於1627年死於波蘭。
由於歐洲野牛是一種祖先物種,它們仍有親緣相近的後代生存。因此,最有可能將歐洲野牛復活到最接近史前歐洲野牛的原始形態。事實上,早在1920年,德國動物園管理員海因茲和盧茲-海克兩兄弟已經開始相關實驗,並培育出著名的“海克牛”。如今,現存海克牛大約2000頭。生物學家正在繼續努力,試圖不斷提高海克牛的體形,以使其恢復到原始歐洲野牛的標準。
尼安德塔人 |
尼安德塔人
2009年,科學家們成功排序尼安德塔人的完整基因組。相關分析結果顯示,所有非非洲現代人的基因,有1%到4%的基因源自尼安德塔人。盡管尼安德塔人作為一種獨立的物種已經滅絕,但是他(她)們仍然活在現代人的體內。
當然,讓尼安德塔人復活並非是一個現實的選擇,因為人類也有許多擔憂。但是,根據DNA重塑尼安德塔人可能性是有的。最後的真正尼安德塔人大約生活於3萬年前到2.5萬年前,現已發現的DNA已經大幅退化。在不久的將來,先進的基因排序技術將能夠確定尼安德塔人DNA能否進行修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